中國日報網6月24日電 今年以來,我國消費市場在大力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的推動下實現平穩開局,市場活力與潛力進一步釋放,這一態勢持續吸引著全球企業的目光。跨國公司正將中國作為自身全球業務布局中的“關鍵市場”,通過持續深耕與加碼投資強化戰略布局。
從我國國內消費市場數據來看,一季度表現亮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2.47萬億元,同比增長4.6%,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1.1個百分點,其中3月份增長5.9%。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同比增長5.2%;最終消費支出拉動GDP增長2.8個百分點。
我國消費市場的穩健表現與龐大潛力,讓外國企業,尤其是歐洲企業,對中國市場的潛力愈發充滿信心。他們指出,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制造業領域強勁的投資吸引力以及不斷提升的創新能力,是驅動歐洲及其他地區跨國公司獲取新發展機遇的核心動力。
荷蘭跨國健康科技企業皇家飛利浦首席執行官羅伊·雅各布斯(Roy Jakobs)也提到,中國經濟出現企穩跡象,這得益于消費活動的復蘇。“我們觀察到消費者信心與消費支出同步上升,這確實令人鼓舞。”他說。荷蘭全球農業綜合企業路易達孚公司的首席商務官周學軍(James Zhou)同樣認為:“中國龐大且強勁的消費市場為跨國公司提供了眾多機遇,這得益于多樣化的需求驅動因素以及巨大的增長潛力。”
盡管全球經濟面臨不確定性,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但雅各布斯強調,他們仍對中國的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認為中國持續推進的醫療改革與快速發展的數字生態系統將帶來新機遇,推動業務可持續增長。他表示:“從中長期來看,我們對中國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相信中國仍將是全球GDP的重要驅動力。”
法國工業軟件公司達索系統大中華區總裁張鷹表示:“公司受益于中國的高質量發展,數字化轉型帶來的需求為未來業務增長提供了新的機遇。”目前,該公司已在重慶、長春、青島等7個城市設立創新中心,另有3個中心正在建設中。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院長弗朗西斯科·維羅索(Francisco Veloso)表示,盡管面臨宏觀經濟逆風與全球不確定性加劇的挑戰,但憑借創新活力與創業精神,中國有望實現長期增長。
胡潤研究院近期的一項行業分析顯示,中國系統性的商業改革與長期投資吸引力,為全球資本提供了可預測且穩定的發展空間。
在30家深度融入中國市場的大型外資制造企業中,汽車行業企業占12席。“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已成為一張全球名片。近年來,在華經營的外國汽車企業持續加大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投資。”胡潤補充說,“如今,這些跨國公司已進入與中國合作研發的新階段,因為中國處在諸多創新領域的前沿,這反映了中國制造業的升級。”
此外,該研究顯示,中國海外投資來源正日趨多元化。來自英國、韓國、荷蘭和日本的投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而來自其他“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投資也在迅速增加。
(編譯:馬芮 編輯:高琳琳 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