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7月16日電 今年以來,面對更趨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中國經濟頂住壓力、迎難而上,延續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
國家統計局7月15日發布數據,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66053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
牛津經濟研究院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盧姿蕙(Louise Loo)表示:“受出口韌性支撐,中國經濟上半年表現穩健。上半年增速仍達到 5.3%,遠高于官方設定的 5%的全年目標。”
美國《華爾街日報》評論稱,盡管面臨美國政府反復無常的關稅措施,中國經濟在上半年展現出強大韌性。
文章說,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二表示,今年上半年,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比增長5.3%,高于中國官方設定的5%左右的全年增長目標水平。這一強勁表現受到中國出口的推動。盡管美國政府經常毫無預警地隨意加征關稅,令中國經濟承受一定壓力,在這一背景下出口仍成為增長引擎出人意料,凸顯出在中美貿易摩擦持續的情況下,中國制造業和出口行業的實力和韌性。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報道稱, 荷蘭國際集團(ING)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林恩?宋(音)表示,整體來看,中國經濟上半年的表現好于預期,與“年初悲觀的預期”相比,經濟表現“無疑令人鼓舞”。
新加坡國立大學經濟學家顧清揚對英國廣播公司網站表示,分析師們原本預期美國關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會更大,但事實證明,中國經濟展現出“高度韌性”。
海關總署1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 21.7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創歷史同期新高。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稱,中國通過增加對歐盟、韓國、日本以及東盟的出口,多元化其“朋友圈”,在上半年實現了出口的增長。6月份,中國制造商利用窗口期,多元化其供應鏈,總體出口同比增長5.8%,超出了分析師的預測,相比去年同期實現了增長。
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尼克?馬羅在接受CNN采訪時表示,盡管貿易戰對市場情緒造成了拖累,但它并未如4月時投資者最初擔憂的那樣對中國經濟表現造成巨大沖擊。
英國《經濟學人》的報道也注意到,今年上半年,中國對歐盟、東盟的出口都實現了增長。報道還特別提到,今年上半年中國機器人出口激增,這表明中國先進制造業產業政策成效顯著、國際市場多元化戰略穩步推進,同時印證了全球技術發展趨勢。
(編譯:齊磊 編輯:高琳琳 韓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