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人民日報海外版創作的AI視頻《烽火家書——墨痕里的山河氣魄》正式上線。2025-08-15 16:43
葉蓮娜又拿出舒斯特爾1938年從武漢寫的唯一一封家書給記者看,信中舒斯特爾對米娜說:“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你要照顧好女兒,撫養她健康平安地長大成人,這是你的主要任務。”2025-08-09 13:42
2025-08-08 14:02
1935年,苗可秀在對日作戰中身負重傷,被捕入獄。面對拉攏、酷刑、死亡威脅,29歲的他沒有絲毫動搖。獄中熒熒燭火下,他留下絕筆。為兒子起名為“抗生”,希望兒孫一定把日本帝國主義趕出中國去。 2025-07-24 09:33
一封封抗戰家書背后,是一段段血淚交織的故事,它承載著崇高信仰、英雄氣概、壯氣丹心,凝聚著一個時代的集體記憶。今天,讓我們一同重溫感人至深的抗戰家書,讀懂家書里的家國情懷。2025-07-07 20:40
蔡炳炎(1902—1937) ,字絜宜,別號孑遺。安徽合肥人。黃埔軍校第一期步科和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一期畢業生。曾參加北伐戰爭。2025-06-09 09:09
這封家書是劉伯堅于1935年被捕入獄期間,在獄中給妻子王叔振寫下的感人肺腑的最后一封家書,是對家人的深情牽掛,更是對崇高革命理想的赤誠與堅守。2025-06-09 09:06
孫曉梅接信后,給姨母寫了這封家書。“‘羊跪食乳,尚識天性之恩’,何況人乎!”孫曉梅對不能在母親膝下盡孝“心肺實存難言之痛”。但“國不保,家何能存”。孫曉梅心系祖國民族的存亡,希望姨母和母親能夠理解,并請她們效仿岳飛、孟子、徐庶等人的母親,支持自己為革命理想而奮斗的偉大志向。2025-06-09 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