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18世紀以來,西方國家通過工業革命率先走上現代化道路,然而不能因此將現代化與西方價值觀和制度“綁定”起來。相反,中國通過近幾十年的改革開放,發展出一條獨立于西方模式的中國式現代化之路,說明不同社會有可能發展出不同的現代化道路和形式。馬來西亞和中國對未來有著相似的愿景,中國式現代化為馬來西亞的現代化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查看英文版。
18世紀的工業革命開啟了快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時代,也開啟了世界現代化進程。從那時起,世界許多國家都試圖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型。在這一進程中,部分國家在科技進步、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革方面領先于其他國家。
在西方,工業革命帶來了巨大變革,推動了經濟繁榮、城市化發展以及資本主義的興起。這些因素促使西方國家成為工業生產、國際貿易和殖民擴張的先驅,獲得了有影響力的世界大國地位。
此外,隨著西方式現代化席卷全球,西方的思想、哲學和創新意識也在世界范圍內得以廣泛傳播,通過全球化、媒體宣傳和文化交流等過程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但是西方式現代化也有其不足之處,以西方為中心的現代化敘事時常忽視了非西方社會的貢獻及其獨特的發展道路。
比如,現在我們就已經看到了一條獨特的、非西方式的發展道路——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之路始于上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自那時起,中國逐漸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釋放了國家的經濟潛力。
經過多年的改革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主要大國之一,經濟增速驚人,數億人擺脫貧困,中等收入群體迅速壯大。中國卓越的經濟轉型無疑是中國領導人成功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有力證明。
中國的現代化成果還體現在技術進步上。中國在科技研發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在電信、高速鐵路、可再生能源和人工智能等領域均取得突破。中國正處于眾多新興技術領域的前沿,創新型公司數量越來越多。中國的現代化帶來了顯著的經濟增長、科技進步、城市化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傳統主流觀點認為,現代化是一種單一且統一的現象,在所有社會都以同樣的方式展開。也就是說,現代化必須具備某種特定的形式,通常與西方的價值觀、制度和實踐有關,非西方社會應該效仿西方的現代化模式。
而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挑戰了這一觀點。中國崛起成為全球大國的實踐證明,現代化的形式多種多樣,實現現代化的路徑也不止一種,取決于各國獨特的歷史、文化、社會和政治背景。不同社會體制的國家都可以經歷現代化,并發展出自己獨特的現代化模式。中國模式表明,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也有一條“亞洲道路”。
在馬來西亞,我們也認識到現代化不是單一的,而是一個復雜且多方面的現象,在不同的社會中表現不同。事實上,馬來西亞的早期現代化進程基本上遵循了西方模式,早在獨立之初就實施了促進工業化和經濟多樣化的政策。
近幾十年來,隨著馬中關系日益密切和牢固,我們也在不斷汲取中國發展模式的寶貴經驗。例如,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正在幫助馬來西亞在經濟增長和工業化水平上邁上新高度。
最近,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提出了一個口號——“昌明大馬”(MADANI),將永續、繁榮、創新、尊重、信任和關懷這六項核心原則概念化,旨在指導馬來西亞未來的發展,推動馬來西亞轉變為經濟公平、文化充滿活力的國家。我相信,習近平主席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愿景也是以類似的價值觀和原則為支撐的。事實上,我們馬中兩國在各自獨特的現代化道路上,有很多東西可以相互分享和學習。
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是一個有力的例證,說明不同社會有可能發展出不同的現代化道路和形式。而馬來西亞也和東南亞其他國家一樣,對學習不同發展模式持開放態度,包括中國模式。只有承認和包容多種現代化模式,才能更加全面地相互理解,從而實現世界文明和諧共生。
本文原標題為 "Country offers distinct non-Western model of development"
責編 | 宋平 辛欣
編輯 | 張釗
實習生莊舒涵、尹康君、馮小源、姚芹芹亦有貢獻
(拿督馬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