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2月15日電 當地時間2月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他已決定征收“對等關稅”,即讓美國與貿易伙伴彼此征收的關稅稅率相等,并稱將考慮對使用增值稅制度的國家加征關稅。近一個月來,美國政府接連頒布各項加征關稅措施,這種秉持“美國優先”的貿易保護主義與美元霸權主義行徑,引發了多國經濟研究人員和商界人士的強烈反應。
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日前在文章中指出,對如此廣泛的美國進口商品征收高額關稅,將構成經濟政策的重大變化。關稅本身不能也不應成為國家經濟戰略的核心。一旦這樣做,就意味著過度依賴一種并不適合的“工具”來達成目標,且會對更廣泛的經濟領域造成損害。
與此同時,高額且廣泛的關稅不僅會減少出口和進口,使貿易差額基本維持原狀,無法解決美國的貿易赤字問題,也無法實現重建制造業就業目標;此外,還會削弱美國出口產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對美元在全球市場的升值形成壓力,且大量研究有力地表明,最終承擔關稅成本的是美國家庭。
美國《福布斯》網站援引經濟學家費爾·格拉姆(Phil Gramm)和拉里·薩默斯(Larry Summers)發表在《華爾街日報》的評論文章稱,他們堅決否認實施廣泛關稅能夠扭轉美國制造業空心化并減少美國貿易逆差的觀點,并且總結道:“我們一致認為,廣泛征收關稅會阻礙經濟增長,極有可能引發貿易戰,對經濟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
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美國近期的關稅措施是對來自企業、外交官和經濟學家有關潛在后果的警告置若罔聞。據無黨派智庫稅務基金會(Tax Foundation)估計,相關措施將致使2025年美國家庭平均稅負增加830美元。據高盛的經濟學家預估,如果持續征收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稅,將使美國核心物價上漲0.7%,同時導致GDP下降0.4%。
據美國《外交事務》網站本月早些時候報道,美國政府通過關稅、行政命令和揮舞華盛頓的金融霸權來實施野蠻的經濟脅迫理論,有可能將所謂的“盟友”關系轉變為幾乎純粹的交易事務。美國政府的外交政策理念建立在零和博弈的交易思維之上,傳統外交和聯盟管理被邊緣化,取而代之的是激進的保護主義議程,這種議程將眼前的經濟利益置于長期戰略穩定之上。
在美國投資公司Citadel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翁肯·格里芬(Ken Griffin)看來,美國政府的強硬貿易言論是“巨大的錯誤”。他補充道:“美國與盟友之間關稅動態所導致的不確定性和混亂是經濟增長的障礙。這使得跨國公司在思考如何為未來五、十、十五、二十年進行規劃時面臨極大困難。”
英國《獨立報》網站(The Independent)報道稱,據英國智庫國家經濟與社會研究所(Niesr)預測,英國年初通貨膨脹率有所上升,給預算帶來持續壓力,而政府的預算支出計劃原本預計為經濟增長提供“暫時的提振”,但可能因美國的關稅政策而受阻。
自由民主黨財政部發言人黛西·庫珀(Daisy Cooper)對此表示,若關稅政策最終確定實施,那么在關稅政策實施的第一年,英國的GDP增長率可能會下降0.2個百分點,“美國發動的全球貿易戰,將使英國停滯不前的經濟雪上加霜,使我們本就千瘡百孔的公共服務體系重建工作難上加難。”
加拿大全球新聞網站(Global News)報道寫道,加拿大央行的報告稱:“即便沒有征收關稅,長期籠罩在關稅威脅的陰影之下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幾乎肯定會損害加拿大的商業投資,進而損害加拿大經濟增長前景。”管理委員會成員審查相關報告后指出,加元已因這種不確定性受到沖擊,并且關稅還將導致加元進一步貶值。
(編譯:馬芮 編輯:陳丹妮、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