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在津巴布韋維多利亞瀑布城開幕的《濕地公約》第十五屆締約方大會上,中國9地獲“國際濕地城市”認證。至此,中國“國際濕地城市”總數達22個,繼續居全球第一。
A total of nine Chinese cities were accredited as international wetland cities on July 24, 2025 during the opening of the 15th Meeting of the Conference of the Contracting Parties to the Ramsar Convention on Wetlands (COP15) held in Zimbabwe's resort city of Victoria Falls, bringing the total number of such cities in China to 22, the highest in the world.
【知識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濕地是指具有顯著生態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節性積水地帶、水域,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六米的海域,但是水田以及用于養殖的人工的水域和灘涂除外。
《關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簡稱《濕地公約》)于1971年在伊朗拉姆薩通過,1975年12月21日生效。公約旨在通過防止作為眾多水禽繁殖和越冬棲息地的濕地的喪失,并通過倡導“合理利用”以保護濕地生態系統。中國于1992年1月3日決定加入公約,公約于1992年7月31日對中國生效。
由《濕地公約》認證的“國際濕地城市”,是城市濕地生態保護的最高成就。目前,全世界共有“國際濕地城市”74個。此前,我國的哈爾濱、海口、東營、武漢、鹽城、南昌等13個城市,分別于2018年和2022年先后獲“國際濕地城市”認證,我國濕地城市數量位居全球第一。這些濕地城市濕地資源豐富,濕地景觀獨特,不僅濕地生態系統及生物多樣性得到了有效保護,還實現了城鄉人民共享優良濕地生態空間的美好愿景。
在2025年舉辦的《濕地公約》第十五屆締約方大會上,我國上海崇明、浙江溫州、云南大理、福建福州、浙江杭州、江西九江、西藏拉薩、江蘇蘇州、湖南岳陽等9個城市獲“國際濕地城市”認證。至此,我國國際濕地城市總數達22個,繼續居全球第一。
【重要講話】
我們要凝聚珍愛濕地全球共識,深懷對自然的敬畏之心,減少人類活動的干擾破壞,守住濕地生態安全邊界,為子孫后代留下大美濕地。
It is important that we build global consensus on prizing wetlands, show our respect for nature, minimize disruption and damage caused by human activities, and protect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wetlands, in order to leave the beautiful wetlands to our future generations.
——2022年11月5日,習近平在《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開幕式上的致辭
【相關詞匯】
濕地保護
wetland preservation
生態平衡
ecological balance
本文于“學習強國”學習平臺首發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