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房齡堅決不能超過我爺爺!”
全球極端天氣頻發,歐洲空調普及率依然低迷,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房子。
歐洲的不少建筑實在太老了,根本承受不起空調這么個新事物。我剛來租房時,面對一處上個世紀60年代的房源,曾經與中介有過這么一次對話:
我:“您不覺得您推薦的這處房子有點老嗎?比我還老二十多歲!”
中介:“在比利時定義老房子的標準比您想象的要高……我要給您推薦的下一處房源200多歲了,建于拿破侖戰爭期間,您住在里邊可以充分感受到歷史。”
我:“謝謝,不了。我們還是繼續找和我爸爸一個輩分的房子吧。最多到我爺爺。”
選一選,這所位于布魯塞爾市中心的在售房子,建成時發生了哪件歷史大事?答案評論區揭曉。
A: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B:成吉思汗進軍歐洲;
C:清朝光緒帝即位;
D:抗日戰爭勝利。
答案:C。這座房子始建于1874年,完全建成后清朝光緒皇帝剛繼位。
選一選,這座出租的白色小房子里住過哪位歷史名人?答案評論區揭曉。
A:馬克斯·韋伯(Max Weber)
B:卡爾·馬克思(Karl Marx)
C:埃隆·馬斯克(Elon Musk)
答案:B,請看銘牌。
有人說,歐洲的房子能撐這么久,說明建筑質量好,用的石材很堅固。關于這點閱房無數的我舉雙手同意,確實當地房子以石料為主,有些千年古堡更是拿巨大石頭壘起來高墻,看著摸著都有一種厚重感歷史感滄桑感。
但是……
我要強調一下……
房子撐得久不代表人能住得好!比利時法律規定,房子必須有合格的電路系統、供暖設施、上下水以及消防工具才能夠住人。這條規定很贊,因為有電有水有火有網本就是現代人住房的基本需求,但是這些基本需求老房子要滿足起來竟然很難很難:
老石頭房子優先考慮的是安全需求,屋頂高窗臺小,主打一個易守難攻,方便主人從里邊用長矛戳入侵者。但高房頂對于保暖是個負面因素,物理定律告訴我們熱空氣往高處飄,在兩人摞起來都夠不到頂的房間里,開再大功率的小太陽都感受不到什么熱量。歐洲對房子都有個能源評級,指的是輸入同等熱量時房子的保暖效果,老房子排名普遍靠后得厲害;
老房子開始建的時候,人類還沒有發明電力系統和現代自來水系統,自然不可能預留任何強電弱電水管入戶孔道。要給這些鴉片戰爭前的老房子裝電路和水管,自然必須打眼,這時候厚重的石料就成了沉重的負擔,在這些能防大炮轟的古堡條石面前,電工的鉆頭根本無從施展。
本篇的推送主題是空調。忘了空調吧親愛的讀者們,連水電路都走不明白的老石頭房子,能指望它接外機、接內機、穿粗管、裝空調?飄了是不是?
而且再堅固的石料也經不起歲月的滄桑,偉大壯麗的城堡也終有一天會變成危房。這時的老古董又成了個新麻煩,歐洲多國法律規定,對于受保護的老建筑,可以修繕但不能重建,無論如何要保持其外立面。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這條規定的威壓下,歐洲勞動人民發揮聰明才智,愣是開發出了下圖這種偷梁換柱·自欺欺人·死要面子活受罪型施工法:
里邊拆得精精光,外邊只留一堵墻。不要緊,只要這堵墻在,老古董建筑就算保護住了,這工施的也就合法了,在法律上就可以歸類為修繕而不是重建。
話說這么騙自己真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