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在“應急使命·2025”國家級應急演習的黑龍江大興安嶺原始林區重特大森林火災撲救演習現場,AG600鯤龍”大型水陸兩棲飛機迎來2025年取得型號合格證(TC證)和生產許可證(PC證)后的首次國家級實戰“大考”。演習中,憑借出色的低空低速性能,AG600飛機以230千米/時的速度在30至50米高度進行投水作業。同時,它與直升機、滅火無人機等空地力量協同配合,對火場展開精準打擊,成功驗證了其在復雜火場環境下的快速響應和滅火效能,以及與現有航空消防裝備體系的協同作戰能力,系統展現其在解決偏遠林區防火滅火領域的獨特優勢。
AG600飛機與C919、運20并稱國產大飛機“三兄弟”,最大起飛重量60噸,最大載水量12噸,最小平飛速度220千米/時,航程4500千米,低空、低速、短距起降性能優越。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凸顯了我國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短板。2009年6月,作為我國應急救援體系和國家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建設急需的重大航空裝備,AG600飛機經國家正式批復立項。然而,該類型飛機全球只有少數國家研制和裝備,中國可借鑒經驗極少。起初想在現有水上飛機基礎上改造實現水陸兩棲首飛,卻困難重重,僅水動力設計就令團隊陷入困境許久。從無從下手到拿出系統方案,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的AG600機研發團隊克服了一個個難以想象的挑戰。最終,全國22個省級行政區、296家企事業單位、16所高校組建聯合團隊,攻克了兩棲飛機研制的難關。
2012年,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更加激發了航空人奮力拼搏的熱情。很快,AG600飛機成功攻克關鍵技術,完成初步設計。同年12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登上AG600飛機機頭工程物理樣機,關切詢問飛機研制情況并作出重要指示。此后,AG600項目穩步推進,2016年總裝下線,2017年在廣東珠海陸上首飛成功,2018年在湖北荊門水上首飛成功,2020年在山東青島海上首飛成功,2023年具備執行滅火任務能力,2024年獲得首個型號檢查核準書,2025年全面完成審定試飛,并先后獲得型號合格證和生產許可證……6月參加“應急使命·2025”實戰應急演練。
通過AG600項目研制,我國建立了大型水陸兩棲飛機自主研發的一系列體系,有力帶動民機產業鏈供應鏈建設。隨著AG600飛機的批量生產和廣泛應用,其必將在守護國家生態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方面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